作为一名连续26年耕耘乡镇的基层干部,何泰然一步一个脚印,从乡镇普通干部干起,经历了十几个基层工作岗位的磨练,走过了五个乡镇,先后担任了两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把握上级党委政府工作导向,创新性地落实到乡镇、基层,始终把群众关切挂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用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

带着一颗初心扎根基层

他于1997年毕业分配到乡镇工作,2006年11月到许家湖镇担任党委委员、副镇长、武装部长,兼任管理区书记。在此期间,主抓工业项目落地服务工作,先后组织地上物清理1万余亩,创新原则性和平衡性相结合的办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无一名群众上访。2011年6月到诸葛镇工作,先后担任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在分管小城镇建设期间,创新小城镇改貌提升模式,成功实施6个村2200多户的易地搬迁任务,争取了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观摩会议召开。2016年12月到黄山铺镇工作,先后担任政府镇长、党委书记。组织实施“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全镇域建成美丽乡村,获得全市乡村振兴观摩片区第二名。创新脱贫攻坚“一二三四”自查评估法,并在全省推广;率先提出扶贫项目“四权分置”做法,被作为全省唯一县区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典型案例。2021年黄山铺镇历史性地跨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阵列。

揣着一颗真心服务群众

百姓的安危大于一切。2018年8月,“温比亚”台风强势来袭,黄山铺镇持续三天暴雨,最高峰三小时降雨140毫米。他下村查看险情时,发现小官庄村东塘坝水位暴涨,立即组织党员干部转移群众,调动机械加固塘坝,由于措施得当、应对及时,无一例群众伤亡。除险只解一时急,清淤疏浚是长策。这次险情后,他在全镇组织整治河道28公里、清淤110余万方,筹措资金建设拦水坝66座、沿河道路20多公里,根除了河道行洪隐患,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亮丽景观。

看到镇驻地南侧乡道破损严重,群众出行不便。他先后8次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制定方案,多方筹资2400万元实施18公里沥青路提升工程;第二年,他又筹资2700多万元铺设户户通工程42万平,全镇群众家家门口实现硬化,10余个村铺上了沥青路,全镇沥青路总里程达到80公里,黄山铺镇成为当年全市沥青路覆盖面积最广的乡镇。

2021年12月,他回到曾经工作的许家湖镇任党委书记,带着对许家湖镇和12.9万名群众的感情,迅速付诸行动,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许家湖镇历经多次区划调整和拆迁征地,信访量一度占到全县的四分之一。为此,他创新基层矛调“三联四调”模式,整合业务站所、法律顾问等力量,做群众的“知心人”,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经过两年攻坚,市级以上信访积案16起、县级以上信访积案5起得到化解。2023年10月,全市信访工作现场观摩会在许家湖镇召开。

把农村建设好、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何泰然朴素的干事情怀。今年,市委提出实施“百千工程”,许家湖镇是参与乡镇之一。他带着专班人员,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镇86个村,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1387份,整理出“群众急难愁盼的十条问题”,明确了“八有一提升”核心建设内容,修建排水沟3.6万米,铺设沥青道路150公里,打造景观街道86条;建设游乐场200处、停车场162处,配置电动车充电桩220处,安装路灯4174盏,配备了公益管理员340名,确保所有公益工程有人管理;投资100多万元,对全镇45个卫生室进行全面提升,让农村群众享受到镇级卫生院的医疗标准。

截至目前,全镇6处“百千工程”片区已有四个初具规模。“花开长虹”片区在全市“百千工程”半年观摩会议中获得第一名、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议中获得单项第二名。

怀着一颗恒心推动发展

基层工作虽然头绪多、任务重,但是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办好。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难不难,看拆迁。许家湖镇作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为全县项目落地等贡献土地5万亩。仅2023年,服务落地项目15个,总占地面积1520亩,涉及18个村1730户群众。他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创新情感沟通法、换位思考法等“土地征收八法”,全面完成征地任务,其中提前节点项目12个。

全镇郭柳、于家官庄、十里堡三个重点安置区项目,共涉及搬迁群众802户1600人,新建楼房18栋。他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他天天盯在施工现场,紧盯节点、争分夺秒、全速推进,及时建成交付。其中南社、袁家庄社区安置区提前三个月完成建设任务,创造了全市安置区建设新速度,让群众早日住上了新房,并成为了全省第一个交房即办证的安置小区。

在工业发展方面,他重点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橡塑加工等4大产业,2年招引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18.75亿元。许家湖镇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7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3.17亿元,进入全市“十强工业乡镇”;2023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