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7月22日上午,许昌市建安区召开2025年学生资助工作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建安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出席发布会的媒体记者介绍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实行的学生资助政策,通报了2024年建安区教育资助工作有关情况及2025年工作规划。

2024年,建安区教体局以“用行动传递爱心 用教育照亮未来”为主题,多措并举,从严从优,抓实抓细,努力打造规范高效、便民为民、温暖励志的助学格局。过去一年,共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8156人次,资助资金共1197.7525万元。滋蕙计划资助160人(省内129人、省外31人),资金9.55万元;实施励耕计划资助困难教师29人,资金31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共签订笔贷款4347份合同,贷款总额度5897.21万元。
一是广泛宣传,传送惠民资助温度。大力宣传各项资助政策,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上好“两节课”,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开设一节本学期本学年资助政策宣传课,同时向每位学生发放《河南省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和《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有效资助;在期末结束时再开设一节资助政策宣传课,要求学生回家向家长讲清楚资助政策,使家长了解教育资助政策,支持、配合学生资助工作,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举措,做好资助扶贫“回头看”。结合贫困家庭数据,资助中心、各乡中心学校、区直学校做好在校在籍学生比对工作,做到精准识别;做好建安区户籍在外就读贫困家庭学生情况统计落实工作,为每户家庭发放政策明白卡;认真落实建安区外户籍在我辖区内上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认定工作,努力做到全覆盖,精准识别。
三是严格落实,提升资助精准度。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制定严格的认定制度和程序,要求乡校按流程操作,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对所属学生进行资助,确保将政府的温暖惠及到每一位学生。
2025年,建安区教体局春季资助家庭困难学生8626人次,资助金额607.808万元。其中,学前保教费资助83人,共2.49万元,生活费691人,共20.73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小学学生316名、初中学生328名,共644名需拨付“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5.7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753人(其中寄宿生3572人,非寄宿生1181人),资助资金共计289.475万元;高中阶段助学金1774人,共204.01万元,免学费住宿费182人,共16.938万元;中职阶段助学金50人,共5.75万元,免学费449人,共42.655万元。目前,2025年春季资助资金高中、中职助学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其他资金在月底前完成发放。
学生资助工作关乎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2025年,建安区教体局将全面、精准落实好党的教育惠民各项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提标准、扩范围、强保障”的核心精神,以局年度工作总体部署为指导,以教育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为重点,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持续加强宣传力度,积极搭建助学平台,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确保贫困学子求学无忧,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成为造福贫困学子及家庭的福祉。全力以赴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加快形成我区教育的品牌优势,聚焦“两高四着力”,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贡献新的教育力量。
现场记者提问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提问1:请问,咱们区的教育资助政策的实施对象是哪些家庭?跟上年相比是否有变化?
答:依据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学生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豫教财〔2023〕171号)文件精神,建安区教育资助政策实施对象:原建档立家庭学生(一般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学生、低保边缘人口、特因救助学生、支出型困难家庭学生、其他低收入家庭学生、孤儿学生、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学生等特殊群体。
与2024年相比,要求资助对象更精准、更具体,义务教育生活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按照《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下达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财教〔2024〕64号)规定,从2024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如下:寄宿生小学由每生每年1000元提高至1250元,初中由每生每年1250元提高至1500元;非寄宿生小学由每生每年500元提高至625元,初中由每生每年625元提高至750元;河南省学生资助中心关于做好2025年春季学期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申请、认定发放和系统填报工作的通知(豫教资【2025】5号):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由平均2000元/每年提高到平均2300元/每年,中职国家助学金由平均2000元/每年提高到平均2300元/每年;助学贷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6000元提高至2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20000元提高至25000元。

河南日报农村版 记者
提问2:
咱们区的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如何?
答: 建安区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资助文件要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各个学段资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全部发放到每一位受资助学生账户;滋蕙计划资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学生提供的个人账户,通过各项资助政策有效的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后顾之忧。
2025年春季各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如下:
(1)实施学前教育保教费83人次,资助资金2.49万元;生活费691人次,资助资金20.73万元。
(2)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644人次,资助资金25.76万元;实施义务教育生活补助4753人次,资助资金289.475万元。
(3)实施普通高中助学金资助1774人次,资助资金204.01万元;实施高中免学费、免住宿费182人次,资助资金16.938万元。
(4)实施中职助学金资助50人,资助资金5.75万元;实施免学费449人次,资助资金42.655万元。
目前,2025年滋蕙计划(大学生路费)受资助学生各高中、中职学校正在统计阶段,待受资助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向就读学校申请进行资助。

大河报 记者
提问3:
可以具体解读一下咱们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一政策吗?
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于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维护公民教育公平,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策介绍
(一)什么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含预科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等)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二)贷款额度及贷款用途
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预科、第二学士学位、高职)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20000元,不低于1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25000元,不低于1000元。
贷款优先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不足部分由借款学生自己补缴差额,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学生应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确定申贷额度。
(三)贷款期限和贷款利息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根据借款学生在校剩余学习时间加15年确定贷款最长期限,最长不超过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得展期。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同期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70个基点。
借款学生在读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在还款期内继续攻读学位的,应及时向建安区学生资助服务中心提供书面证明,审核通过后,可继续享受贴息和还本宽限期,贷款到期日期不变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提问4:
申请咱们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一)申请学生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国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学籍被国家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全日制新生(含预科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
户籍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共同借款人户籍均在建安区;
家庭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所能获得收入不足以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其他学生当年没有获得其他国家助学贷款。
(二)共同借款人应具备的条件
与借款学生的关系:
1、原则上应为借款学生的父母;
2、如借款学生父母由于残疾、患病等特殊情况丧失劳动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可由借款学生其他近亲属作为共同借款人;
3、如借款学生是孤儿,共同借款人则为其监护人、或是自愿与借款学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户籍在建安区的自然人;
年龄:如共同借款人不是借款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时,应为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户籍:共同借款人户籍与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均在建安区;
其他:
①未结清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高校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不能作为其他借款学生的共同借款人。
②如果借款学生未满16周岁,共同借款人应为其监护人,需要提供相关监护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借款学生与其监护人户籍不在同一县区,原则上应在学生户籍所在县区办理。
编辑/郭彩霞
责编/李晓宇
审核/张江岭 李敏
监制/张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