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最近电商平台上热销一款“苗古金贴”,号称由传承“千年秘方”的非遗传承人制作,然而经媒体调查发现,所谓传承人实为AI(人工智能)生成,产品页面展示的“非遗传承人”证书为非法制作。目前,多家相关企业因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
打着“神医”“千年秘方”的旗号,将普通产品夸大效果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这种虚假宣传的套路并不新鲜。之所以能屡屡得逞,首先和中医药治疗特征有关。中医药往往是通过复方配伍综合发挥作用,一些作用机制和药理研究并没有标准答案,使中医药治疗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容易让骗子钻空子。另一方面,受害群体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常年被疾病困扰、急于求医治病,容易被“低成本、高疗效”的宣传打动。
更要紧的是,诈骗分子用上AI换脸、语音克隆等技术,让人真假难辨。AI人物,是通过提取真人的声音、唇形、表情动作等特征,运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合成的。这项技术的成本不高,使得诈骗分子能轻易获得伪装能力。中老年人对于AI生成的文案、图片、视频等辨别能力较弱,更容易上当受骗。要知道,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群体记忆与精神财富,如果放任其被不法分子歪曲利用,不仅会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还会让人对真正的中医药文化产生误解、失去信心,破坏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就在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明确,将严查“神医”“神药”“人工智能冒充专家”等多类违法广告。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让诈骗分子失去犯罪土壤。作为商品交易的重要渠道,平台也应负起责任,严格审核入驻商家资质,对于医药类博主更要加大审核力度,落实好实名制认证规定,从源头上把好第一道关。
另外,对于防止AI诈骗,国家已有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自今年9月1日起,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对此,平台应加快出台相应举措,规范对AI技术的应用管理,对于AI生成内容、AI合成主播作出醒目提示,对于有过AI商业化行为的账号建立监管办法。此外,还要提醒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警惕AI诈骗,特别是涉及医药领域时,要提醒消费者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通过线下正规渠道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