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随着国产AI模型DeepSeek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宣称能教授“AI引流”、“七天AI速成”、“AI短视频变现”等技巧的付费课程,收费动辄上千元乃至上万元。然而有消费者反映,实际授课内容与宣传承诺存在较大差距。


当事人讲述——
承诺日赚数十元,实操收益仅几毛



天津51岁的李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2024年12月,他在快手平台看到一则“AI短视频变现”课程的推广视频。“我之前创业失败,损失不小。看到视频里说学会后可以日进斗金,听到就有些心动了。”李先生表示。

心动之下,李先生联系了该公司工作人员咨询详情。对方发来一份宣传文件,其中承诺将“用半年的时间维护和专业的技术指导每一位老板,与公司合作共赢,共同开发市场”。该课程分为三个层级:价值29800元的“个人模式”、44800元的“工作室模式”和79800元的“合伙人模式”,并宣称报名后将赠送AI辅助的无人“直播项目”。

在商家持续宣传下,李先生最终于2025年3月从天津前往开展该课程的山东赚赚季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并线下支付了15000元现金,随后返回到天津通过线上学习无人直播。



“经理告诉我,学完课程,每天至少能赚50元。他教授了一种‘矩阵运营’方法,要求我用多个账号登录快手,利用刷视频赚金币的功能,再将金币兑换成现金。”为了实践“矩阵运营”,李先生甚至自费购买了20部手机。“他们说短视频不用自己刷,会送给我一个叫‘赚小贝’的工具。只要把这个工具连到手机上,里面的AI就能自动挂机刷视频,一部手机每天能获利20到30元,我只需要在旁边看着就行。”李先生回忆。



由李先生提供的一段“宣传视频”显示,手机连接“赚小贝”设备后,后台会提示“刷屏器后台服务,请勿关闭”。此时打开“百度极速版”App,页面显示“现金收益34.22元”。然而,当李先生按指导购买手机操作后,发现实际收益远低于宣传。“只能赚到几毛钱,”他表示。发现问题后,李先生尝试联系公司,最初虽有人接听电话,但对方表示不了解情况需向上级反映。此后李先生再次致电,已无人接听。



7月9日,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已向山东12315平台投诉了该公司虚假宣传及收益不符等问题。


记者调查——
课程名目繁多,诈骗风险暗藏



公开信息显示,李先生所接触的“山东赚赚季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1月25日,系“青岛博根大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其关联公司还包括“深圳转转季商务科技有限公司”与“三鼎云服(山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林某某,经营范围涵盖互联网销售、办公用品销售、日用百货销售及专业设计服务等,但并无相关教育培训资质。7月9日下午1时,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拨打了该公司联系电话,接听者称该号码非其公司联系方式。

天眼查股权架构显示:山东赚赚季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由三鼎云服(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占股90%,而三鼎云服(山东)科技有限公司由青岛博根大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占股80%。

记者再次联系山东赚赚季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及三鼎云服(山东)科技有限公司,未得到正面回应。随后记者联系青岛博根大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他已与山东赚赚季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无关联,也不清楚为何股权架构上仍显示其为“大股东”。

7月9日下午4时左右,记者就该公司相关信息致电其注册地所属的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咨询。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企业审批职能已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企业成立后由市场监管部门统一颁发营业执照。因此,该局无法直接提供该公司的具体设立信息。

针对记者反映的该公司涉嫌违规开展教育培训及售卖课程的问题,该工作人员回复称,已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备案,后续将按流程转交工作人员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给予答复。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当前网络平台上各类AI课程名目繁多,课程内容往往紧随市场热点变化。早期课程多集中于教授利用AI工具进行内容创作,如AI绘画、AI视频制作和AI写作应用。近期,部分课程的宣传重点则转向了更具吸引力的“利用AI轻松赚钱”模式。

当记者在抖音平台搜索“AI课程”时,诸如“如何用AI引爆客户”、“AI黄金赛道——2025年实体老板的春天”等主题的直播间层出不穷,课程价格从几元至数千元不等。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3月2日,河南的邓女士就被这类“AI引流”课程吸引。她花费39.9元在抖音直播间报名了“AI七天线上训练营”课程,期望能提升其家具店的客流量。报名后,一位工作人员通过腾讯会议指导邓女士,称需向其抖音账号充值“抖币”以获取推广流量。邓女士于是充值了总计5万余元。

充值后,课程一直未开始,对方却一直催款,邓女士意识到情况异常,随即要求退款,但对方仍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当日邓女士立即选择报警。河南省荣阳市警方调查发现,诈骗分子利用腾讯会议的共享屏幕功能获取了邓女士抖音账号的详细信息并实施了盗取,账号内部分资金已被用于打赏其他主播。


专家建言——
AI作为工具需合理引导
对新技术的焦虑易滋生市场乱象




针对这一现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实践哲学研究室主任王晓勇在接受采访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

王晓勇认为,这类“AI暴富课”的兴起与热销,实际是“技术狂飙”与社会转型交织下,一种对特定群体焦虑的“精准捕捉”与“商业收割”。

王晓勇指出,“当‘DeepSeek’这样的国产AI模型快速迭代,铺天盖地的宣传都在强调‘拥抱AI’、‘不被时代淘汰’时,一种普遍的‘技术恐慌’和‘掉队焦虑’便在社会心理层面弥漫开来。尤其对于部分信息获取渠道相对有限、对新技术理解存在天然门槛的中老年人,以及像报道中李先生那样遭遇过创业挫折、急于寻找新出路的群体,这种焦虑感更为深切。”

王晓勇分析,这些动辄标价数千上万的课程,其营销话术正是精准击中了这种深层焦虑。“‘七天速成’、‘日赚XX元’、‘轻松变现’——这些承诺提供了一种极具诱惑力的‘解决方案’:它简化了AI技术的复杂性,将其包装成一条‘低门槛、高回报’的捷径。这本质上是在贩卖一种‘确定性幻想’,迎合了人们在快速变化时代对安全感和掌控感的迫切渴望。”

他进一步指出,此类乱象的滋生,也折射出当前社会知识传播与信任机制的不协调。“传统的学习路径和技能认证体系,在面对AI这样的新兴领域时,显得反应滞后。当正规、权威、系统的教育供给暂时缺位或传播不足时,网络空间里鱼龙混杂的‘知识商人’便迅速填补了‘真空’。他们利用短视频平台强大的传播力和算法的精准推送,构建了一个看似繁荣实则充满泡沫的‘知识付费’市场。报道中邓女士的遭遇,更是暴露了平台监管和技术工具(如共享屏幕)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巨大风险,这是对网络信任生态的严重破坏。”

对于如何应对,王晓勇强调,单靠呼吁消费者“擦亮眼睛”是不够的。“这需要多维度、系统性的社会回应。”他呼吁道:

1. 社会需要更广泛、更理性地普及AI知识,帮助公众理解其能力边界与局限性,破除对AI“点石成金”的盲目崇拜。要让大家明白,AI是强大的工具,但绝非“躺赚”的魔法棒,任何声称“轻松暴富”的承诺都值得高度警惕。

2. 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负责任的科技企业,应积极承担起AI科普和基础技能教育的责任,提供更多普惠、可靠的学习资源和认证途径,挤压劣质课程的市场空间。

3. 须加强对网络知识付费市场的监管力度。这包括对课程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审核、对经营主体资质的严格把关、对涉及预付费模式的资金安全监管,以及对利用平台工具实施诈骗行为的严厉打击。平台方绝不能以“技术中立”为借口推卸审核与风控责任,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

4. 对于因技术变革暂时面临转型困难或就业压力的群体(如中老年、再就业人员),社会应提供更完善的支持体系和再培训渠道,缓解其焦虑,降低其被“暴富”陷阱诱惑的可能性。

“技术的进步必须伴随着社会认知的提升、制度的完善和人文关怀的同步跟进。唯有构建一个更理性、更透明、更有保障的学习与发展环境,才能让新技术真正赋能个体与社会,而不是成为焦虑的‘制造方’和信任的‘粉碎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实习生 高昕瑶
编辑 刘梦雨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