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3日),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新世纪公寓小区的“绿之谷生境花园”启用。
在社区花园建设的过程中,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局与大宁路街道携手,及时总结梳理新世纪公寓社区花园改造成功经验,形成《静安区社区花园建设工作指引》,推出全市首个针对居民小区内花园建设的规范性工作指引。
“共谋共建、共商共议、规范共管、长效共享”,这一建设模式将为各小区盘活闲置绿地,建成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社区花园,为精细化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生动样本。
2个月建成社区花园
新世纪公寓始建于1996年,是一处典型的老龄化小区。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原本位于东南角的绿地逐渐被人遗忘,草皮枯黄,树木枯死,地表裸露等问题逐渐显露,完全失去了最初“景观绿地”的功能。这块原本应属于居民的公共空间,却因为日渐积弊,成为社区治理中的“心病”和“痛点”。
大宁路街道在综合网格走访联系中了解到此情况后,迅速将此问题纳入网格重要项目,并紧紧围绕“如何让这一角落重新焕发生机”快速开展实地查勘、方案研讨、指导服务等工作,力争改善绿地环境面貌,回应群众诉求。
为因地制宜、科学有效推进改造,充分依托综合网格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区绿化市容管理局等共建单位全程参与新世纪公寓社区花园改造,精心指导新世纪公寓小区依托社区协商机制,充分遵循群众意见,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改造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与编制。街道发动居民、社区园艺师等对设计方案进行建言献策;业委会及联建单位对项目改造提供资金帮扶;区绿化部门组织专人多次赴现场对于建设技术规范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于“植物选择”方面,指导多选择本土适合生长、低维护的植物,并提醒景观造景多考虑植物季节性与层次性,在“功能定位”方面,指导应按照社区花园面积、位置、服务人群等设置多元功能类型,突出功能特色。
正是有了多元主体的主动参与及专业力量的支撑,才促使着社区花园改造既满足美观要求,又兼顾功能需求,得到了社区居民一致好评与认可。
延铁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展介绍:“居民想改善这块绿地的想法由来已久,但苦于缺乏资金及必要的技术支撑;今年在静安区绿化部门及大宁路街道的支持下,从居民“设想蓝图”到各方“实地共议”只用了一周,前后总计约2个月时间就完成社区花园建设,居民纷纷对此拍手称赞。”
从“探索试点”到“规范指引”
此次发布的《工作指引》,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共治共享、专业赋能三大理念,对社区花园改造中的需求排摸、方案制定、资金共筹、改造规范、长效共享等环节,罗列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例如,在科学编制方案时,如何发挥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作用,依托居民自治协商平台,形成具有居民共识认可的方案。在筹措资金环节,如何通过社区支持、个人募捐、物业基金、企业捐款等多元方式进行筹措,用于社区花园初期建设及后期养护管理中。在后续管理中,如何推动成立自管小组、制定《社区花园公约》,定期举办园艺沙龙等形式,常态开展花园后期管养的同时,增进邻里交流,提升花园活力。

《工作指引》出台,是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中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积极探索,为解决居住区树木遮挡、优化社区生态环境提供基层实践方案。
启用仪式活动现场,大宁路街道林长办还与新世纪公寓小区业委会签署了移交协议,后续小区业委会将依托社区花园管理公约,持续推动花园长效管养到位,着力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活动中成立的“绿链志愿服务队”以及新聘任的4名市民林长也将肩负起爱林护绿的新使命与新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绿化工作的热爱与激情。
“街道通过综合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平台,高效整合区职能部门、人大单位等共建单位资源,并协调居民区、业委会、物业等基层治理力量,最终促成新世纪公寓社区花园的改造,并赢得居民广泛认可。”大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彦平表示,希望街道在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社区花园建设机制,能为其他居民区的花园改造等社区治理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