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中,金昌市以“一把手坐窗口”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政务服务从“走流程”到“坐诊一线解难题”的深度变革。2025年以来,市、县(区)33个部门、镇(街道)“一把手”下沉政务大厅及基层服务窗口,接待咨询269人次,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5个,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形成了“服务对象点题、坐窗单位答卷”的政务服务新范式。


机制破题:

从“走流程”到“解难题”的服务跃升

△金昌市发改委“一把手”坐窗现场


将传统“一把手走流程”活动迭代为“现场办公解难题求实效”模式,通过三大创新实现政务服务质的飞跃。建立“五日预告制”,提前通过甘肃政务服务网、《金昌日报、政务大厅公告栏等渠道公示坐窗单位、时间地点及热线电话,确保企业群众精准对接;进行“线上+线下”问题收集,线上整合 12345热线、“陇商通”平台,线下依托“吐槽找茬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形成95条诉求分类管理清单;打造“三员协同”服务矩阵,首接帮办员、业务受理员、政策导办员联动,实现特种设备作业证报名等高频事项“全程代跑”。市公安局针对群众反映的身份证信息被冒用注册工商户问题,联动治安、户籍、社区多线核查,通过查找关联人员最终解决困扰;市市场监管局和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座谈交流,现场办理企业股权变更、特种设备登记等业务9件。这种“一把手”解难题机制,直击痛点,使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触角下沉:

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治理圈

△金川区桂林路街道坐窗现场


首次将“一把手坐窗口”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打造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四级联动体系,市、县(区)部门和基层行政村、社区“一把手”下沉便民服务场所,形成“15分钟服务圈”。区商务局针对“以旧换新”政策现场解读,推动知晓率提升50%以上。金川区桂林路街道宝星里社区48小时内拆除居民楼楼顶11处废弃太阳能热水器安全隐患,宁远堡镇白家嘴村当日解决农户地埋线挖断问题,实现“解决一个问题、消除一类隐患”的治理效能。双湾镇康盛村为临时救助申请群众绘制“政策时间轴”,明确申报节点并跟踪指导。这种“零距离”服务将政策红利精准送达群众手中,破解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梗阻。


闭环提质:

倒逼服务实现全链条管理


建立“收集-办理-反馈-优化”闭环问效机制,通过“一日三查”督办、线上线下“好差评”、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动态追踪。金川区组建企业群众评估专班,对已解决问题开展“代入式”体验,82件民生问题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市人社局针对发现的退休资格认定存在档案缺失问题,当即要求建立提前1年的工作台账,做到单位一次申报退休人员档案,业务科室一次审核确认,到龄后直接计算养老保险待遇,告别“反复补材料”困扰。市公安局针对新启用视频系统备案平台的操作难题,现场召集技术部门开展培训,确保企业群众线上操作顺畅。永昌县交通运输局针对货车司机群体反映的道路运输证网上年审流程复杂且常年在外不便线下办理的实际情况,推行“一站式”便捷年审服务,通过微信、电话等渠道,耐心指导货车司机进行网上年审操作。这种闭环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服务能级跃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永昌县交通局领导坐窗现场


“关键少数”引领政务服务效能提升,金昌市“一把手坐窗口解难题求实效”机制凸显突破性成效:一是以“头雁效应”破解层级壁垒,通过领导干部躬身入局,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如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动解决信息冒用问题;二是以“问题导向”重构服务逻辑,从“政府端菜”转为“群众点单”,135个诉求实现闭环管理解决;三是以“基层创新”丰富治理实践,“前置征集-清单办理”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样本。这项改革不仅进一步擦亮了“办事不求人”金名片,更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劲动能。


下一步,金昌市将持续深化“一把手坐窗口”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各项创新服务举措与“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度融合,让企业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本色更暖、满意度底色更亮,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通讯员:陈霞丽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许菲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