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锐视角》专栏的第233期。
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今年元首外访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在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冲击世界的大背景下,此次行程备受世界关注。
元首外交起笔即破题,大国外交有“立”也有“破”。
立
五天四夜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近30场活动,推动达成上百项合作成果,树立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越: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两党两国领导人一致确认,推动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中马: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提质升级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共同打造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这是继2023年中马宣布共建命运共同体后,双边关系定位又一跃升。
中柬: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携手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首次同东南亚国家将双边关系提升到全天候高度。

(图源:新华社)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中,“构建命运共同体”成为最高频的关键词之一,这与甚嚣尘上的“美国优先”形成鲜明对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这一重大理念不仅引领中国外交阔步前行,而且在国际社会日益深入人心。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提到,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成汉平教授,日前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这次出访就是要告诉世界: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中国是确定的、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是应对外部世界不确定性的确定力量。
破
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分别在三个国家的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4月14日,越南《人民报》)
《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4月15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
《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4月17日,柬埔寨《高棉时报》、《柬华日报》和柬埔寨“新鲜新闻”网站)
笔者注意到,这三篇署名文章中,虽然只字未提美国近期滥施关税行径,但字里行间处处彰显出中国正以“有序”对“无序”,以“开放合作”破“保护主义”。
《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愿同马来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一道,顺应和平与发展历史潮流,抵御地缘政治和阵营对抗暗流,冲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推动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破浪前行,携手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阵营对抗,捍卫两国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抵制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近期,美国滥施关税,亚洲国家和地区位列“最高档”,其中,对华关税不断加码,从34%一路加到了24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要“超越关税看关税”,既然美国是一个不可靠的自私形象,中国就更要展现出理性和公正,我们继续保持开放,大家自然会有选择。
据新华社消息,在习近平总书记此访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表示,中国以广阔视角和长远眼光看待周边,展现出真正的战略大格局。全球化已进入“亚洲时刻”,世界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中国则是重要引擎。

(图源:新华社)
那么“亚洲时刻”有何新机遇?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202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9800亿美元,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
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双方经贸合作必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
义和为利,德广成邻。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在全球化“亚洲时刻”大有可为。
——深圳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在越南。
越南与深圳地缘相近、友谊深厚,是深圳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交流互动频繁、产业联系紧密、合作空间广阔。
今年3月18日至19日,越南副总理阮志勇一行访问深圳。“我们此次访问的主要目标是寻找我们经济发展新的动力。”阮志勇带着问题,深入了解深圳在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经验。
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深圳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设备为主导产业的科技产业园,成为中越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2024年,深圳机场入境外国人中,越南旅客数量位居前三,深圳往返胡志明的国际货运航线也于去年开通运营。
——“深圳研发+马来西亚制造”提上日程。
今年4月11日,习近平主席出访前夕,《中马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协议》在深圳签署。根据协议,中马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在马来西亚共有两个产业园,分别位于雪兰莪州和吉打州,项目规划涵盖物流、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低碳制造等领域,预计2026年建成,产业园总产值预计可达220亿美元。

中马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将搭建起“深圳研发+马来西亚制造”的垂直分工体系,并重点导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已锁定大疆创新、比亚迪电子、欣旺达等28家深企入驻。
雪兰莪州是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占马来西亚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位于雪兰莪州的深圳国际高科技产业生态园,将重点导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创设跨境数字关务平台,实现“一次申报、两地通关”,已吸引华为云、顺丰国际等42家服务商加入。
——柬埔寨首相洪森:打造“柬埔寨的深圳特区”。
由中国、柬埔寨两国企业共同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是中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明星项目”,柬埔寨首相洪森曾说,希望西港经济特区可以成为“柬埔寨的深圳特区”。
由柬埔寨财经部组织的一个高级代表团今年2月16日至19日来深圳考察。柬方冀望通过此次考察,为推进该国沿海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推动更多柬埔寨优质农食产品对华出口。2025年第一季度,深圳进口柬埔寨干鲜瓜果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倍。
2024年,东盟成为深圳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美国发动关税战的背景下,积极开拓多元市场,是稳外贸的“重中之重”。当中国与东盟三国关系提质升级,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值得外贸大市的政府、企业各界高度关注。
主笔 / 郭保瑞
排版 / 徐子鋆
审校 /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