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化。自特朗普再次上任总统以来,美国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等世界主要国家频繁加征关税,对全球供应链与国际贸易格局造成恶劣影响。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开始寻求美国外部的合作,以减少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而中国与东盟各国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加之皆为制造业大国,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加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关系交往,近日,第三届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研讨会以“高水平开放与中国—东盟共同市场”为主题,由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共同主办,邀请到来自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前海,汇聚政产学研金的智慧,深入探讨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教授为研讨会作开场致辞。他表示,自特朗普实行关税战后,许多该地区的经济体都受到重大影响。在无法确定这场关税战什么时候结束的背景下,如何稳定双方经济?郑永年给出三点建议:第一,东盟不可以内部分裂,一旦分裂,不仅东盟的经济体会受到重大影响,也不利于地区的稳定;第二,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都应保持开放,尤其是中国,应致力于推动高水平的开放、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并继续加强其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第三,中国—东盟也应该为世界多边主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措施,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市场,来推动地区的和平稳定及发展。
随后,越南中央政策战略委员会政策战略研究院(IPS)院长陈氏红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陈光炎,APEC秘书处前执行主任、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副校监Rebecca Fatima STA Maria三位嘉宾依次围绕“地缘政经剧变下的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发表主旨演讲,为研讨会带来来自东盟的声音。

陈氏红明表示,中国与东盟应互相支持,深化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并且能够共同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基于规则的世界贸易体系进行发展。“我们希望有公平的竞争,能够更多地帮助与服务到投资的便利性,减少投资障碍,这样我们才能惠及各东盟经济体。”除了与中国共同维护世界贸易体系,陈氏红明还表示,中国与东盟需要加强智库之间的合作,加强互联性,使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多元。

陈光炎在分析中指出,特朗普2.0时代的关税战是由美债危机所导致的,而中国所采取的“以牙还牙”的强硬措施,是对美国单边霸权的有力反击。此外,陈光炎还表示,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是高互补性的,新加坡在其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如促进中国投资、使中国资本流入整个东盟区域等。

“东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东盟非常支持中国的企业与贸易。同样,中国也为东盟解决了非常多的困境与问题。”Rebecca Fatima STA Maria在演讲中表示,“东盟总共有6.28亿人口,实际GDP大概在2023年达到了4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贡献了全球GDP的4%。我们与许多中国企业——比如电车、电池、电子支付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合作。现在也在不断推动电商的发展。相信在电商领域,无论是中国还是未来,东盟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战略关系以及利益的融合。”
本次研讨会共设三大议题,分别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的中国—东盟共同市场”、 “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建设”与“中国—东盟供应链合作与中国东盟企业国际化”。专家与行业代表们纷纷表示,应以技术为驱动,深化高水平的双边开放与合作,建设联系更紧密的“中国-东盟经济命运共同体”。

本次研讨会期间,也同步举行了两场学术发布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赖格发布了自己的新书《东亚的弱区域主义何以有效:超越雁行模式》,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柯怡安发布调研报告《探索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单一市场》。两部作品分别聚焦东亚的合作模式与电商市场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分析,柯怡安也强调:“中国和东盟自身都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建立共同市场可以打通连接双方内部市场以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减少亚太外向型经济体对西方出口市场过度的依赖,形成更为自主的亚太区域产供链价值链体系。”
图源:主办方供图
编辑:黄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