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江苏各中小学校都进入期中考试季,在校学生也迎来了真刀真枪的“检验期”。夜幕下,一群刚放学的学生与家长匆匆告别后,走进了AI自习室,开启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几年间,教培机构市场如“过山车”般动荡,先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又遭遇了突然停摆。在此背景下,AI与教育行业相结合,AI 自习室迅速崛起,推动了部分传统教培机构转型,一时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领域,众多品牌纷纷涌入。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是大势所趋,近日南京发布了《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及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百大场景。然而,面对这样的一个新事物,市场上反响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自习室变身“智”习室

华灯初上的南京,似乎比白日还要忙碌。白天忙着整理学生资料的刘莉,此时已在AI自习室做好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学生。走进这间AI自习室,可以发现,不同于一般自习室,宽敞的房间被划分成了休息、咨询、自习等多个功能区,在自习室的核心区,几十张“格子间”的小书桌依次排列着,每张书桌上,摆放着一台平板电脑。正值放学高峰期,不少身穿校服的孩子走进自习室,拿着触控笔,认真地做着题目,或带着智能设备听着视频讲解。他们的身后,自习督导老师在自习室里巡查,时不时上前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

10分钟后,一名预约了现场体验的学生来了。“我们会先给每名学生进行自习‘体检’”。刘莉介绍,根据家长提出的需求,通过AI设备给体验的学生做了基础评估。半个小时后,电脑后台汇集了答题的正确率、答题时间、未掌握知识点等情况,并且根据这些大数据,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拿着这份“因材施教”的报告,刘莉向家长介绍,自习室配备各种智能教育产品,如学习软件、智能灯、智能屏等设备,学生报名成功后,便可借助这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这样的智能自习室收获了不少家长的“芳心”。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有三四位家长前来咨询。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已经进入初中,之前也会在其他自习室学习,但传统的自习室只提供基本的学习空间,在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就显出了不足。正在等待孩子学习结束的刘女士透露:“最吸引我们的是这里的AI学习系统,它可以帮助孩子精准查漏补缺。”她介绍,以前每到孩子复习期,总是她最崩溃的时候,面对大量错题,不知如何下手。而AI自习室的学习系统可以针对孩子的薄弱点,进行视频“一对一”讲解,后台还能帮助孩子进行错题的统计与分析,省去了家长很多烦恼。

转型后多方涌入AI教育领域

晚上九点半,AI自习室的学生陆续离开,督导老师刘莉翻看设备终端查看当日学生的学习情况。“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部门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严格要求,一些规模较小、资质不过关的机构退出了市场。刘莉曾是教培机构的授课老师,她所在的教培机构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她与曾经的同事另谋出路,合作开办了一家AI自习室。刘莉坦言:“目前,市场上不少小规模的AI自习室都是由从前的教培机构转型而来的。”

谈及AI自习室与教培机构的差别,刘莉透露,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且过度依赖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一旦这类老师流失,机构口碑会出现直线下降,生源也随之减少。“如今,我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刘莉说,“双减”政策实施后,市场对非学科类教育需求仍然存在,AI自习室的出现满足了市场需求,并以“智能辅导+自习空间”模式填补市场空白。作为督导老师,她们不再需要授课,只需监测每个学员的学习进度,按要求填写学生学习表格就行。因此,无论是人工招聘门槛,还是经营成本,都比传统教培机构有所降低,自然收费也便宜很多,这吸引了很多家长。

嗅到市场商机,AI 自习室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企查查数据显示,近10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国内现存自习室相关企业8.53万家。其中,新增的自习室中,除了面向考研、考公等人群的传统自习室以外,面向中小学生的“AI智习室”约有5万家。伴随着数量的剧增,作业帮、松鼠 AI、读书郎、科大讯飞等行业巨头也涌进来,各种品牌学习机的加盟商代理商迅速占领市场,疯狂扩张掘金新产业,其中,仅松鼠AI和赶考小状元两大品牌,就拥有AI自习室数千家。

面对火热的赛道,家长是否买单?

一时间,AI自习室成为近两年火热的教育赛道之一。然而,如此热闹的市场,是否一路高歌?记者走访了市场上多家AI自习室,发现家长对此褒贬不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AI自习室营收主要来自学习机销售与督学服务两个部分,卖出一台学习机可获利30%—40%。自习室为学生提供督学、托管服务,以及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等,每月会收取300—2000元的服务费。在经营方式上,不同的店铺有不同的模式。有的自习室给出的收费标准是,家长买课后,根据实际到店自习时长进行扣除,AI学习机则是赠送,学生可以带回家使用,具体的收费价格,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后,再根据数据分析师给出的检测报告来确定,自习科目数量和学习程度的不同都会影响价格。

“我们体验了市场上多家自习室,一台AI学习机的价格普遍在万元以上,且AI 系统费用不是一次购买终身免费,后续还要付费。”李旭是一名初中生家长,由于学校取消了晚自习,他和孩子每周三和周五都会准时出现在AI自习室。目前,他已支付了12000元,购买了3年的学习课时包,这笔费用仅包括笔记本电脑和软件系统。课程结束后,如想继续则要重新付学习软件的费用。他算了笔账,平均每个月需要花费330元,相比一节课几百上千元的传统培训,确实节省了不少。

并非所有的家长都与李旭一样,接受这一新事物。作为五年级学生家长的马玉对此就有很多疑虑,“如果把孩子的学习辅导交给AI机器,会不会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带来依赖性?同时,使用学习机对眼睛有没有伤害?督导老师能否称职地提醒孩子专注学习?”马玉说,她了解到,市场上AI自习室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开设AI自习室门槛并不高,无论过去是否拥有教育行业从业经验都可以经营,不需要办理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销售,以及中小学的托管服务。同时,督导老师的招聘门槛也越来越低,甚至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只要会填写表格就能上岗。他们的收入与销售学习机的业绩紧密挂钩,这导致他们更关心如何推销产品,而非孩子的学习成效。如此下去,这一新事物只会昙花一现。

在专家看来,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ChatGPT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用好AI技术无疑会给教育领域锦上添花,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AI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程度及兴趣点,从而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但不可否认,学习效果很难被量化。因此,面对当前AI自习室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家长应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能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AI自习室以及学习机上。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