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股史诗级暴跌的背景下,依然强硬表态“不考虑暂停加征关税”,并将市场动荡称为“必须吃的药”,引发全球对贸易政策与经济前景的深度忧虑。这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风暴,不仅暴露了单边主义的经济代价,更揭示了全球化退潮下的治理困境。
一、政策核心:无差别关税的“核爆级”冲击
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60个主要贸易逆差国实施更高税率,其中中国商品税率达34%,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税率高达46%-49%。这一政策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从“精准打击”转向“无差别攻击”,实际关税税率升至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约29%)。
- 执行范围荒诞性扩张:甚至包括澳大利亚南极领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等无人区,以防范“政策漏洞”。
- 目标矛盾:美方声称旨在解决贸易逆差,但经济学家指出,美国2023年商品贸易逆差中,服务贸易顺差高达1086亿欧元,政策逻辑存在根本性缺陷。
二、市场反应:美股崩盘与全球连锁震荡
- 美股史诗级暴跌
4月3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5.97%,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跌4.84%,道指重挫3.98%。“科技七巨头”单日市值蒸发超1万亿美元,苹果、特斯拉等跌幅均超7%。依赖进口的零售企业遭重创,耐克暴跌12%,梅西百货跌14%,家具商Restoration Hardware单日跌幅达40%。 - 全球市场共振
- 亚洲:日经225指数跌近3%,越南VN30指数跌7%。
- 欧洲:德国DAX指数跌3%,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3.5%。
- 避险资产异动:黄金突破3200美元/盎司,美元指数下跌1.22%,市场对美元避险属性信心动摇。
三、经济衰退风险:从企业到家庭的“三重绞杀”
- 企业端压力
- 汽车业:福特、通用等面临成本激增,预计年增税超百亿美元。
- 零售业:沃尔玛、塔吉特警告商品价格将上涨8%-15%,供应链重构成本高昂。
- 家庭财务恶化
- 通胀螺旋: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4%,关税或推高美国家庭年支出1900-3800美元。
- 消费信心崩塌: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十年最低,囤货潮席卷全美,南加州超市日用品货架被扫空。
- 衰退概率飙升
高盛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从20%上调至35%,摩根大通预测概率达60%,穆迪警告“滞胀风险”已迫近。
四、特朗普的“药方”:强硬立场与矛盾逻辑
面对国内外压力,特朗普以“治病论”回应市场动荡:
- “必须吃药”论:称市场下跌是解决长期问题的必要代价,强调“美国会更强大”。
- 谈判筹码策略:声称与欧亚领导人达成协议“迫在眉睫”,但未透露具体进展。
- 政策弹性幻觉:白宫给予51天运输宽限期,但市场预期破灭,投资者担忧关税长期化。
然而,这种“以痛治痛”的逻辑引发广泛质疑:
- 美联储冷对救市:主席鲍威尔拒绝降息,强调需观察政策影响,恐慌指数VIX单周暴涨90%。
- 全球抗议升级:全美50州爆发1300场示威,欧洲多国美侨集会反对政策转向。
五、未来图景:贸易战的“无解困局”
- 短期风险
- 报复性关税:欧盟拟对2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税,中国已宣布34%反制措施,全球贸易额或萎缩1%。
- 供应链重构僵局:越南、泰国因基建不足难以承接产能转移,多极化供应链加剧成本压力。
- 长期代价
- 美元霸权削弱:金砖国家加速本币结算,美元储备份额降至58%,创20年新低。
- 规则体系崩塌:WTO总干事警告“战后贸易体系正被摧毁”,全球治理进入“丛林法则”时代。
结语:单边主义的黄昏与秩序重构的阵痛
特朗普的关税“苦药”,本质是一场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期优势的豪赌。然而,当市场以万亿美元市值蒸发投票、盟友以反制关税回应、民众以街头抗议表达不满时,这场赌局的风险已远超收益。历史反复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唯有重建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才能治愈全球化裂痕之痛。正如德意志银行所言:“这不是衰退与否的问题,而是衰退何时到来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