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传勇

3月3日,位于丰都县三合街道的重庆长源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源船舶)终于成功升规。“太方便了!全部手续都是线上审批,我们只花了个把小时就完成了申报,审批流程透明,县里多个部门不到两天就完成了审批。”公司总经理陈学炳说,“我们这个‘小作坊’就一心想着搞好生产,从来不知道还能升规,得亏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此次升规成功不仅让公司成功扩产,还获得一个优质合作伙伴。”

丰都县统计局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政务·企业入统升规智管”应用查看企业发展动态。受访者供图

长源船舶如何成功升规?这得从丰都县“政务·企业入统升规智管”应用(以下简称企业升规应用)的上线讲起。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产业发展优势先天不足,规上和准达规企业作为全县发展的中流砥柱,必须重点培育,才能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引来更多优质资源。”丰都县统计局副局长周琴说,全县现有企业超13000家,由于各部门间的企业发展数据未能互通,无法甄别哪些企业潜力足、前景好,达规企业发现不了,企业升规培育不到位等问题长期存在。

去年8月,在市统计局的支持下,丰都在全市率先试点独立开发企业升规应用。该应用打通了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经济信息委等27个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融合了政策扶持、企业登记注册、变更注销、生产经营、纳税、就业、能耗等数据。

“通过查阅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能初步判断企业发展状况,再把准达规或已具备达规条件的企业信息推送给相关镇街、部门,并提醒重点培育。”周琴说,去年10月,企业升规应用正式上线。

去年11月,周琴通过企业升规应用发现长源船舶当年累计纳税额已超1800万元,可以归为准达规企业,随即把相关信息下发至三合街道,并建议重点关注企业动态。

很快,三合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谭博就走访了长源船舶。巧合的是,长源船舶正计划增资扩产,但现有厂房太小了,限制了企业发展,急需找地建新厂。

“此前我们计划到丰都工业园租用厂房,但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租金等因素后,最终放弃了。”陈学炳说,后来他又找了几个地块,但土地流转费用太高,公司难以承担,投资建厂被迫搁置。

得知这一消息,谭博立即在辖区内寻找合适地块。“当时我们先找了两个地块,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租金问题,企业都不满意,这事又被迫搁置。”谭博说,没过多久,陈学炳主动上门称他看上了丰都火车站附近的一个闲置土地,希望街道出面协调。

谭博迅速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判,发现该地块的流转费用远超长源船舶的预算,一下就“吓退”了对方。

怎么办?

去年12月,谭博发现长源船舶的纳税额和年产值均已超过了2000万元,达到升规条件,于是建议企业立即升规,便于融资,但对方并不理解升规的意义,一直犹豫不决。

没多久,一个“小插曲”坚定了长源船舶的升规决心。陈学炳说,当时有一个船舶企业到丰都寻找配套企业,到公司考察后,尽管技术、产品都满足要求,但对方一看长源船舶不是规上企业,更像个“小作坊”,合作意愿大打折扣。

升规,迫在眉睫。但如何升规,需要做哪些准备,陈学炳一无所知。“这并不是什么难题,线上就能解决。”谭博再次登门,向陈学炳推介了企业升规应用,该应用汇集了县经信委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功能,只需要企业线上提供营业执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升规说明等材料,县内审批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天。

3月3日,长源船舶正式升规。“目前在三合街道的支持下,公司已成功拿到了心仪地块,新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之前未谈成的合作又有了新进展。”陈学炳说。

“目前我们已经筛选出108家准达规企业,将建议相关部门重点培育,并合理利用各项对规上企业的优惠政策,争取早日升规。”周琴说,规上企业是丰都发展的根本,全县现有规上企业仅478家,待这一批准达规企业全部升规,丰都的产业链条、招商环境、城市潜力将更进一步。

去年12月,“政务·企业入统升规智管“应用全市推广启动会在丰都召开,“丰都经验”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