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上,94岁的“股神”巴菲特宣布计划在年底退休。穿越60年牛熊,超5.5万倍回报率,一代投资传奇即将谢幕。
投资界很难再有第二个巴菲特,因为他的投资哲学很复杂。但对于众多中小投资者而言,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也有很多既简单又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手握高比例现金、永不满仓、长期主义以及专业的研究等,都是成功的投资人应该具备的心法。
巴菲特十分看重现金储备,正如其在股东大会上所言,伯克希尔现金数量相当高,但好的机会不会每一天都出现。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投资机会很难未卜先知,唯有那些手握高比例现金的投资者,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
手中有粮心不慌。手握高比例现金让投资行为更加灵活主动,面对机会可以及时布局,市场调整期也能游刃有余地面对。
“之所以赚了很多钱,是因为从未全仓投资。”这是巴菲特自我总结的赚钱秘籍之一。大道至简,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很多投资者却难以做到。
回归到A股市场,很多中小投资者的现实情况是,不仅满仓,还可能满融加杠杆。满仓意味着账户里基本没有可用现金,新风口来时捉襟见肘,要么错失投资机会,要么火急火燎抛售其他持仓追新的风口,结果可能是追涨杀跌,两手空空。
满仓者,无非是追求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在他们看来,账户中的闲置资金等于浪费机会、浪费时间。实则不然,投资仓位与投资预期风险成正比关系,仓位越高,面临的投资预期风险越大。满仓者片面看到的是预期中可能的最大化收益率,但忽略了同期最大化的预期投资风险。此外,不满仓还意味着更多纠错的机会。
无论是喜诗糖果还是可口可乐,都透露出巴菲特在投资中坚持的长期主义。长期主义包括两大核心,耐心和信心。耐心是拿得住,信心是敢于拿。
A股市场概念多,板块轮动快,更加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和信心。在亏损期和盈利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投资者的耐心,唯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做到长期主义。面对非理性的市场波动,投资者需要有坚定的市场信心,才能无惧市场的短期波动。
实际上,这与监管层一直倡导的耐心资本理念不谋而合。不仅仅是社保基金、险资等大型合规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同样可以是耐心资本,去芜存菁,通过中长期的价值投资分享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巴菲特的成功还离不开专业的研究。在决定是否投资一家企业时,巴菲特会查看过往8—10年的资产负债表,再查看利润表。而很多中小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缺乏专业的研究,甚至完全忽视标的基本面,只根据市场概念及情绪就作出投资判断,属于典型的投机,而非价值投资。
资本市场从不缺昙花一现的奇才,但长周期的大浪淘沙之后所剩者寥寥,稳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北京商报评论员 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