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 本报记者 薛婧
随着施工“黄金期”到来,“中国星谷”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声轰鸣,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即将崛起。不远处的“智能机器人岛”内,“智能灵巧手”正在模拟高精度手势操作,机械关节的每一次转动都彰显着“冰城智造”的硬实力……这一幕幕生机勃发的场景,是哈尔滨新区以“谋、选、招、落、服”五链协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生动缩影。
作为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承担着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的使命,以“五链”协同为引擎,2024年以来,已就地转化科技成果477项,成为全省科创突围排头兵。
谋选并举
战略导航与精准育苗双向赋能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场‘定向越野’,既要看清终点,也要选对路线。”哈尔滨新区科技局局长王迪站在“中国星谷”规划沙盘前,指着墙壁上挂着的卫星产业链图谱介绍。近年来,新区科技局紧扣国家战略与区域优势,以“中国星谷”“智能机器人岛”“先进装备智造产业园”为载体,锁定商业航天、机器人、新材料等未来赛道,谋划出清晰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线图。
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方向后,产业集群崛起势如破竹。在“中国星谷”,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手握100多颗卫星订单,正在抓紧研发、生产。“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卫星可批产化架构技术、脉动式柔性化卫星生产线技术、全流程数字化智造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卫星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工大卫星总经理助理王群介绍,作为中国星谷的“链主”企业,工大卫星正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汇聚龙江。而在“智能机器人岛”,智能巡检机器人、激光除草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密集涌现,11家机器人企业已形成“热带雨林式”生态。
特色产业园区不仅是政策高地和产业集聚地,在配套设施完善性、管理运营效率等方面也具备显著优势。想落地新区转化的科技项目众多,如何从中“精准选苗”,这考验着干部的眼光。王迪翻开《“智能机器人岛”产业园重点产业技术清单》,哈尔滨灵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被他用笔加重:“科技成果产业化既要有技术含金量,又要有产业适配度。你看这家公司,他的团队已突破动态视野下田间杂草识别与定位等核心技术,生产出适用于多种作物的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在智能除草领域对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保护黑土地具有重要意义。将这样的企业引入园区,才能吸引更多产业链相关企业及要素集聚。”
招商创新
科技“红娘”与创新资源深度耦合
哈工大先研院内,科技经理人张龙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对接邦定科技的研发团队,下午与创投机构讨论比羿空间的融资方案。用他的话说,科技经理人就是“技术红娘”,要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两端“牵红线”。2024年,新区科技局牵头组建“科技部门+招商国企+创投机构”复合型招商团队,挂牌成立全省首家“科技经理人工作室”,下沉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寻觅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落地新区。
为破解“实验室到市场”的鸿沟,复合招商团队在哈工大先研院驻点办公,实行“24小时响应+分片包保”机制,针对重点实验室团队,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服务。这种精准招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对接科研团队20余个、科技成果60余项,推动42个高精尖项目落户新区。
冰雪欢腾体育装备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的项目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11月,招商团队对接中国工程院院士赫晓东,得知他率领的团队正计划将航空航天新材料技术应用到滑雪器材生产中,但在产业化落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新区科技局迅速为其协调临时生产及办公空间,仅用2个月时间,就让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了生产线。新区科技局还联合区委宣传部、哈高新区服务公司支持其举办产品发布会,邀请30余家媒体到场助力品牌推广,公司当天不仅发布了5款产品,还正式签约成为亚冬会供应商,打破了国外冰雪运动装备品牌对国际赛事的垄断。“我们都是在实验室里搞研发的,缺乏市场化经验,幸好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发布会结束后,冰雪欢腾公司总经理胡照会握着哈高新服务公司副总经理贺小兵的手激动地道谢。
“对于招引来的企业,我们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贺小兵表示,招商团队还积极为冰雪欢腾公司匹配区域资源,联动“热血奇迹”等本地冰雪文旅项目,助其搭建产品体验与销售合作平台,加速国产装备市场渗透。近期,冰雪欢腾公司在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选址2700平方米,计划建设全国首家高端滑雪装备定制体验中心。
落地生根
全周期服务与生态培育双轮驱动
在“中国星谷”入驻企业哈尔滨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装修队与设备安装组正在同步作业。这家哈工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从提出诉求到入驻装修仅用1天。企业负责人感慨:“听说过‘新区速度’,但没想到如此之快,这更坚定了我们落户新区的信心。”
此次,哈尔滨新区科技局、产投集团、产服集团与招商集团打破部门“串联”审批壁垒,实行“并联”推进,24小时内落地转化一项科技成果,是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的一个缩影。从项目迅速落地到服务优化升级,新区的服务链条不断延伸,通过全周期服务与生态培育双轮驱动,让科技企业不仅“落地生根”,更能“开花结果”。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新区科技局在全省率先打出“创新积分制+区域配套贴息”组合拳,为8家企业授信1600万元,单户贴息最高达20万元。“政策免申即享,企业只需对接银行完成贷款流程,科技部门将联动兑现奖补。”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冯轶男掷地有声的话语,凸显了新区科技局扶持企业成长的决心。
如果说资金是科创企业的血液,那么高效的政务服务则是其生长的土壤。在哈尔滨新区,“服务”二字被重新定义:新区科技局负责人带着政策、带着资源进企业开展“一线解题行动”,直接打通了企业发展堵点。“在科技局领导来调研时,我们提出了急迫的人才需求,科技局很快就帮我们对接了科技总师。”说起科技局为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科友半导体相关负责人对新区科技局的高效服务感慨道:“过去是我们追政策,现在是政策追企业。”
夜幕降临,17栋已封顶的哈尔滨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楼宇间,焊花如星雨洒落。随着产业园交付在即,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已初现雏形。“‘开园即满园’印证了‘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硬道理。”王迪望向灯火通明的工地,语气坚定。从实验室的微光到产业化的星河,哈尔滨新区科技局用“五链融合”的实践,努力将“科技种子”培育成“产业森林”,为老工业基地突围交出了一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