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长总叮嘱 "别给陌生人开门",如今这句忠告得加条新守则:别接陌生电话。一个看似平常的通话,就能让积蓄瞬间蒸发。近期频发的电信诈骗案件,正以令人防不胜防的手段,让无数人掉进精心设计的陷阱。

50 万存款两小时 "消失" 的惊魂记

聊城的白女士像往常一样刷着短视频,突然接到一通自称 "银保监会工作人员" 的电话。对方精准说出她的日常习惯,还煞有介事地询问是否开通短视频平台会员,声称 "明年将自动扣费 800 元"。

听到可能被扣款,白女士瞬间慌了神。电话那头的 "工作人员" 立刻给出 "解决方案":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银行 APP,还要求她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拍摄自拍照。全程没有丝毫怀疑的白女士,就这样跟着对方完成人脸识别、登录操作。

两小时后,正在超市购物的白女士接到银行来电:"您刚刚转出 50 万元,是本人操作吗?" 看着手机里空空如也的账户余额,她几乎瘫坐在地。好在警方迅速介入,及时拦截了这笔转账。但这惊心动魄的两小时,让她至今心有余悸。

诈骗剧本 "批量复制" 的套路

类似的剧情正在全国各地上演。2 月 23 日,乌鲁木齐市民接到 "短视频客服" 电话,被告知会员即将扣费。在对方引导下,他下载了一款名为 "银联会议 APP" 的软件,完成人脸认证和免密支付设置后,40 多万存款不翼而飞。

同样中招的还有徐女士。这次骗子化身 "保险客服",声称她购买的保险每月将自动扣款 800 元。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她,在对方指导下下载 "中银会议 APP",一步步输入密码、完成人脸识别。等发现账户余额归零,才惊觉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这些案件看似独立,实则如出一辙:冒充官方客服、制造恐慌情绪、诱导下载山寨 APP、窃取个人信息。骗子甚至会根据受害者年龄、使用习惯调整话术,让警惕性再高的人也防不胜防。

披着 "官方外衣" 的诈骗工具

警方揭开了这些新型诈骗 APP 的真面目:所谓 "中银会议"" 银联会议 ",实则是专门用于窃取用户信息的窥屏软件。这些 APP 名称与正规平台高度相似,界面也模仿官方设计,普通人很难分辨真假。

一旦下载这类软件,骗子就能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实时监控用户手机操作。更可怕的是,部分软件还具备远程操控能力,受害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已被窃取。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警方发出紧急提醒:手机应用市场搜不到的软件,十有八九暗藏猫腻;要求开启屏幕共享的陌生来电,更是危险信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留个心眼,或许就能守住辛苦攒下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