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在3月1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谈到今年2月份CPI同比、环比均转负时表示,这一情况主要是受到春节错月影响,总体看,CPI温和上涨态势没有改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从历史数据看,春节因素对1-2月份CPI影响比较大,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商品和服务需求集中释放,带动价格在这期间出现上涨。春节以后,随着需求回落,价格往往出现下行。

在上年和当年春节错月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一般会造成1月份、2月份CPI同比、环比出现波动。

今年就是这样的情况,今年春节在1月份,去年春节在2月份,形成错月。因此,去年2月份刚好是春节期间,商品和服务需求集中释放,带动价格出现上涨,而今年2月份春节假期基本已过,随着需求回落,价格出现下行,在去年2月份对比基数较高的情况下,2月份CPI同比和环比均转负。

数据显示,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需求集中释放带动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明显扩大。2月份,受春节错月影响,CPI同比下降0.7%。如果扣除春节错月影响,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同时,2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下降、汽车商品降价促销也拉低CPI涨幅。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2.6%,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冰冻天气,鲜菜价格涨幅较高,受上年基数偏高的影响。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5%、6%。

“总的来看,CPI温和上涨态势没有改变。”付凌晖表示。

从CPI结构来看,在市场需求改善带动下,2月份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稳中有涨。扣除能源后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2%,此外,部分服务行业,如家政服务价格2月份同比上涨2.6%,在外餐饮价格上涨1.2%,显示出市场需求改善对价格的影响。

对下阶段走势,付凌晖表示,我国保持物价稳定的基础没有改变。同时,随着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市场需求有望继续扩大,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等,都将有利于物价形势逐步改善。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军